美学与专业并存的监听音箱:叮咚音频正式成为Telegrapher 大中华区独家代理

莱维特(LEWITT)重磅发布 CONNECT 2——更加用户友好的声卡

深入揭发:率先体验苹果全新 iPad Pro 和 Logic Pro 2 for iPad 的 AI 布局

2024年4月《Midifan月刊》电子杂志发行,8 篇技术文章在线阅读

低频灵魂,不同凡响:Earthworks DM6 打击乐专用话筒评测

把时间的味道玩出花样:免费模拟仿真合成器插件 Minaton 评测

安小匠 添加于 2023-04-21 ·

分享到微信

暂无评论

熟悉70~80年代经典合成器的音乐人,很难忘怀那些年合成器声音的时代感:充满模拟味道的温暖醇厚。在DAW普及之后,为了在当代的音乐制作环境中,再现当年音乐的韵味,模拟仿真合成器应运而生,以数字建模的方式,还原时代的味道。

今天要介绍与评测的Minaton,是一款开源、免费的模拟仿真合成器插件。它源自原作者ThunderOx对80年代合成器的整体印象,以真实的模拟合成器作为参考,打造出这款“模拟味”醇厚的合成器。今年年初,本文作者(安小匠)在原作者代码的基础上持续开发,加入对现代DAW的支持,使它胜任当下的音乐制作。你曾经在电视、游戏里听到的合成器效果,甚至是你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乐音,也许就可以用Minaton来实现。


第一印象

打开Minaton的第一刻,80年代的感觉扑面而来。它的界面设计基于当年合成器的面板:木框包边、金属作底,所有的操作都用滑杆、老式拨动开关与旋钮完成,便于调节与把玩。


图 1 Minaton的主界面

不像Moog的合成器那样有泾渭分明的分区,Minaton把同一类的控制器放在一起,用户可以从控制器的排布上区分功能区。其中:左上部分的区域控制DCO(振荡器);左下部分则是ADSR曲线,以及滤波器的滑杆、旋钮。LFO部分则全部放置在界面右侧,右下角再放置主音量旋钮。界面虽小,一应俱全,给音乐人充分的掌控力。


振荡器部分

Minaton是一款加法合成器。它提供三组振荡器,每组振荡器可以任意开关、任意组合。


图 2 波形振荡器(DCO)示意图(1号DCO)

振荡器提供5个基础波形——正弦波、锯齿波、方波、三角波,以及白噪声,通过滑杆来直观地调节。五种波形足以构建出各式各样的音色。Minaton合成的波形听感柔和,即使是白噪声也不刺耳。

振荡器的音高可以调整。不仅可以通过“Octave”旋钮调节八度,还可以拖动“Finetune”滑杆来微调音高。Finetune调整音高的范围是上下7个半音,既可以细化到1个音分,也可以按半音来调整,无论是需要移调,还是制造失真效果,又或者是用多个振荡器组成五度内的和声,都可以胜任。

更有意思的是Inertia(惯性)效果。所谓惯性效果,是指弹奏一个音符后,如果再弹一个音符,则输出的音高会逐渐爬升(或下降)到下一个音符的音高,听起来有些类似于滑音(glide)效果。但与滑音不同的是,效果的强度取决于两个音符相隔的半音:相隔越远,则音高爬升(或下降)的时间越长,惯性的效果越明显,反之亦反。

Inertia旋钮控制惯性持续的时长,它的值与惯性时长成反比。值越低,则音高“爬升”或“下降”得越慢,效果也会相应更明显。比如,调到最低时,弹奏相差1个八度以上的两个音,就能听到“防空警报”般的滑音;调到中间,则能够给音符加上“猛推猛拉弯音轮”般的变调效果,给合成器带来一种“慵懒”的味道。


滤波器部分

滤波器是合成器的标配,Minaton自然不例外。它的滤波器功能非常简单,最核心的参数只用两个旋钮来控制:Cut Off旋钮与Resonance旋钮


3 Minaton ADSR控制器(左半部分)与滤波器控制器(右边的两个旋钮)

Minaton配备一组低通滤波器,Cut Off旋钮控制的是低通的频率,值越高,则高频削减越多,低频越明显。只需稍微调整Cut Off旋钮,就能打造出截然不同的音效。例如,将它调低,配合锯齿波的振荡器,合成出接近电贝斯,或者是带有cabinet听感的音色;将它调高,则得出更为明亮的乐音。看似过于简单,却也足以“百变”。

Resonance则调节共鸣效果,它会给声音加上类似“哇音效果器”的效果。根据振荡器波形的不同,原有的乐音听起来会有“wow-wow”的音效,甚至会产生类似于猫咪叫唤、鸟鸣啁啾的音变。适当使用Resonance,能为乐音增色不少,尤其是当你用Minaton合成类似于电吉他、电贝斯的音色时。

值得一提的是,Cut Off也能间接控制音符的余音(release),将它调低可以过滤一些高频的余音。如果上图中位于下方的Release滑杆置于最低,上方的Release滑杆的值稍高,此时调高Cut Off旋钮,则可以明显听到余音;反之调低,则余音减弱至消失。


ADSR部分

Minaton有两组ADSR包络线,分别由图中的两组ADSR控制器掌控:


图 4 ADSR控制器示意图

有别于其他合成器,这两组ADSR包络线是彼此联动的,二者需要配合使用——有时仅调整一组包络线还不足以实现自己想要的效果。例如,想给音符增加Release效果,两组ADSR的Release不能同时为零;想调高Attack来让音符更软,必须保证第二组ADSR的Decay值不为零……

这种使用逻辑是有些奇怪。不过笔者在细细尝试之后,找到了其中的规律:第一组ADSR控制放大器包络线,而第二组ADSR则是控制滤波器包络线

第一是Attack,它更多是用来调整音色的表现。其中,第一组Attack影响的是音符播放之初的音量变化,越低,则音符播放之初音量陡增,使听感更强烈。而第二组Attack则影响滤波器削波(cut-off)的工作,Attack越大,音符播放时削波的幅度也越大,听起来仿佛音符带上了“wow”一样的声音(听起来也有些像长号);同时Attack越大,音符听起来也就越软。

第二是Decay,两组Decay滑杆各有分工。第一组Decay控制乐音衰减的曲线,影响声音的表现,值越大则衰减越慢。而第二组Decay控制滤波器曲线,影响音色,值越小则滤波器作用时间越长,音色越“闷”。它们必须联动使用:要想在按下音符后,还能在一段时间内听到持续的乐声,则必须保证两组Decay滑杆不为零——要先把第二组Decay调高,让合成器把声音“释放”出来,然后再调节第一组Decay来设定衰减的长度。

第三是剩下的Sustain、Release这两个参数,在两组控制器的分工上也与Decay相同:第一组控制放大器曲线,而第二组控制滤波器的工作。同样是必须联动使用。

综上,两组ADSR的控制器用法也不难领会了:先调节第二组ADSR来控制滤波器、设定音色,再调整第一组ADSR来设定放大器包络线,最终得到你理想中的声音表现。 

此外,两组ADSR控制器的右侧,还分别有两个滑杆:AMP和CutOff,用来调整最终的包络输出值。假设其他条件未改变,AMP的值越大,则合成器音量越大,一般置于最高处;而CutOff的值越小,则滤波器的作用越大,声音也就越闷。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工作原理的特殊性,目前Minaton还无法实现像提琴那样的音色。


ADSR曲线的另一种妙用

除了控制放大器、滤波器,Minaton的ADSR包络线还可以使振荡器变调

ADSR控制器滑杆右方有另两个滑杆:DCO2、DCO3。前者用第一组ADSR来控制2号振荡器的音高变化;而后者则略有不同,用第二组ADSR来控制3号振荡器的音高变化。音高是上升的,两个滑杆的值越大,则音高上升幅度越大,最大可以间隔15个半音(例如,从C4到E5)。

一个典型的用例,就是用这一功能来打造出和声音色:只需把Sustain调到最大,然后适当调整DCO2或DCO3来设定音高变化值,即可打造出自带和声的音色。你也可以用它来制作一些搞怪的变调音效,只需随手设置音高与包络线即可,要多搞怪就有多搞怪。


LFO部分

Minaton提供了两组LFO。它们很特别,并不控制诸如音量、声像等参数,而是控制三个振荡器的音高,以及滤波器的强度

LFO的工作方式基于80年代合成器的算法,通过周期性地改变音高、滤波器强度,可以轻松实现一些兼具年代和现代感的音效。两组LFO可分开设置、叠加使用,共同打造出你理想的音效。


图 5 LFO控制器示意图(第一组控制器)

标有DCO的三个滑杆,分别控制LFO作用于音高的强度,值越高,音高变化越激烈,最大可以超过1个八度。最右方CUTOFF的滑杆,控制LFO作用于滤波器的强度,产生颤音的效果,值越高则滤波器变化越激烈,颤音越明显。

左上角的Speed旋钮,控制LFO的频率,它的影响非常显著,略微调节就可以使音色发生很大的变化。笔者在把玩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捏”出了80年代一些日本动画作品、红白机当中常常出现的音效。

Minaton的LFO支持四种波形:白噪声、正弦波、锯齿波和方波,同样可以直观地通过滑杆来调节。听感由波形的特点决定:

  • 正弦波的变化就像是坐过山车,轨道还相对平缓;锯齿波也像过山车,但声音“飞”到最高处时就会陡然降到最低点,然后再度爬升;
  • 方波变化最激烈,相当于楼底和楼顶的区别。
  • 而最特殊的LFO波形莫过于白噪声:当它作用于音高时,会使振荡器的音高无序、随机变化,听感也比较“沙哑”;当它作用于滤波器时,会给原有的声音加入白噪声的效果。

Minaton还有一个Sync开关(见图 3),控制LFO的同步模式。打开Sync之前,两组LFO会分别应用变调,你往东我往西,难以听出当前的乐音;而打开Sync之后,两组LFO的输出就会同步,劲往一处使,既能分辨出乐音,也能兼顾LFO来回变调的效果。关闭Sync的状态下,Minaton更适合制作各类音效;而打开Sync的状态下,则可以用LFO来给音色加特效,打造出具有科幻感的音色。


音响效果

Minaton是立体声合成器。目前的版本采用这样的输出模式:1号振荡器输出到左声道,3号振荡器输出到右声道,而2号振荡器则在两个声道都有输出。因此,在调整部分参数后,单独聆听Minaton的输出,由于声相、音色等的差异,有时会有明显的立体感。

Minaton采用了有别于其他合成器的设计:不直接用算法生成波形,而是直接使用预录的44100Hz波形。再通过重采样变调,并使用80年代合成器的振荡器算法来加工处理波形。最终生成的声音,中频饱满,温暖、醇厚,有如通过电子管放大一样,“胆”味十足。


开发背景

Minaton原先由ThunderOx(Nick Bailey)开发,诞生于2011年。最初只支持Linux,并且只提供LV2插件,以及一款高度依赖Linux的单机版,这就意味着更加主流的Windows和macOS则无法使用它。并且,当时的Minaton也还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很多功能还不完善,难以保证功能可用性。比如:无法正确输出乐音;LFO不能使用;只能使用LV2插件,用的却还是早期的API(已经不被REAPER等现代DAW兼容)……

今年1~2月,本文作者安小匠在原有代码的基础上继续开发。 笔者把Minaton移植到跨平台的C++插件开发框架DPF(DISTRHO Plugin Framework)上,利用它重新编写插件逻辑,修复原版合成器的一系列功能缺陷,并赋予其跨平台、多格式的支持。再使用DPF自带的图形功能,移植适配原作者为Minaton设计的界面。同时,增添一些原版插件不具备的功能,例如将插件输出的音频重采样(resample),使其适应48000Hz与更高采样率的音乐制作环境。

最终,在笔者的持续努力之下,Minaton重获新生。


有待完善的地方

由于Minaton仍在持续完善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首先,采样率转换。Minaton的最佳工作采样率是44100Hz,而考虑到不少音乐制作人会在48000Hz、96000Hz甚至192000Hz等更高的采样率环境下运行,因此笔者为Minaton设计了实时采样率转换机制。不过,受限于算法、硬件等原因,当采样率高于44100Hz时,音频输出会出现一些细微噪声。幸而,这些噪声在ASIO驱动下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因此,如果有条件,建议使用推荐的44100Hz采样率,或在Windows下,搭配支持ASIO的独立声卡使用。

其次,多个振荡器的相位不一致。由于设计原理的特殊性,三个振荡器打开时,声相可能不同步,导致立体声输出不稳定。因此如果需要严格保证音频输出的一致性,不妨只打开2号振荡器。后续将会考虑加入“立体声—单声道”切换开关。

再者,缺少预设管理功能。现阶段Minaton还不能加载或保存预设,也没有附带出厂预设。不过不用担心,你可以立刻着手探索各项参数,很快你就可以得到惊喜的音色
最后,连奏(legato)功能还没有适配。目前只能像钢琴、吉他一样演奏Minaton。

上述问题,将在后续的开发中一一解决。


总结

最后,笔者总结一下Minaton合成器的技术参数:

  • 声音引擎:模拟
  • 声音源:提供3个振荡器,支持5种波形,支持八度移调、微调移调与惯性效果
  • 复音数:1(单音合成器)
  • LFO:提供2个LFO,支持4种波形,可以映射到音高、滤波器
  • 滤波器:提供一组简易滤波器
  • 包络:提供2组ADSR包络,含放大器包络、滤波器包络,可以映射到音高


Minaton是跨平台的插件,支持Linux和Windows两大平台,理论上也支持macOS(有待测试)。格式上,支持VST2、VST3、LV2及CLAP,兼容各大主流DAW。

Minaton以GNU通用公共许可协议第3版(GPLv3)授权,免费且开放源代码,欢迎大家参与贡献。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AnClark/Minaton-XT
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AnClark/Minaton-XT/releases



本文出自《midifan月刊》2023年03月第204期

 

可下载 Midifan for iOS 应用在手机或平板上阅读(直接在App Store里搜索Midifan即可找到,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下载),在 iPad 或 iPhone 上下载并阅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