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音频黑五来袭:今年软件最划算的折扣,错过再等一年!

Manley 年度最大活动,总裁亲自来华签售

续写传奇性能:Sennheiser MD 421 Kompakt 紧凑版全能麦克风评测

Alctron MP73EQV2 麦克风放大器 / 通道条评测:重现 Neve1073 的传奇声音

Ample Sound 发布「鼓-风雷」音源

翻山越岭 Sony PCM-D50 测试记

Digimonk 添加于 2009-03-02 ·

分享到微信

共有 19 条评论

几年前,在看到索尼推出PCM-D1的新闻时,这个好看的录音机让我非常难以相信为啥要卖这么贵。虽然我直到索尼的专业音频硬件质量都相当有素质,但也仅此而已,并未多想。2008年开始,因为实在难以忍受那些劣质、落伍的商业素材库,我公司的所有项目都开始全面采用自己录制的声音素材,从篮球到专业赛车发动机…,能够自己录的,就自己录。这时候我才真正开始考虑应该寻找一款能非常便携,但又能满足我的质量要求的小数字录音机。我的要求非常简单:

1)非常便携!揣口袋里就可以。因为我可能随时都要录点东西下来。
2)自带立体声话筒要质量非常高
3)最好还能外接电容话筒

有意思的是,汤楠同学突然有一天说能不能测试一台Sony D50,顿时非常开心。因为我正发愁去哪里弄那几款我相中的便携录音机做个比较。在此之前我听过了D1的声音,也听过Edirol和Zoom的两款。说实在的,D1并没有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另两款的音质也让我觉得有点不堪。因为我目前用的采样话筒主要是Nuemann KM185和Nuemann 82i,另有一款森海塞尔的KH-70(朋友的),也是让我屡次想夺人所爱却未遂。

准备

拿到D50的前几天,我已经安排好了一个紧凑的行程(事后证明是“紧张”):去杭州,录各种水声、自然环境声、山路的交通声,以及市区的白天与夜晚环境声。外出录音的行程计划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你要考虑到非常多的因素,例如:天气、温度、录音点的交通状况、录音时间以及计划录音的内容,甚至录音角度、位置与录音长度都要事先计划好。总算我每年会去杭州几次,对那里还算比较熟悉。尽管如此,在去杭州的火车上,我依然在反复检查和调整录音计划。


 紧张的录音计划

录音计划简介如下:

录音内容:

  • 杭州、上海两处火车候车厅环境、站台环境、动车内环境声(车厢,过道)
  • 西湖岸边湖水拍岸(不同岸边结构)、山上的溪水、湖边码头木质游船浮动挤压
  • 绿化带内的城市交通(白天,晚上),市区路边交通(白天、晚上),山路边交通
  • 茶山、树林、竹林(中、近、远)
  • 各种材质的脚步、穿越,尤其是灌木、干草、乱石、青石条、干泥。
  • 寺院钟声,大殿内混响,寺庙殿内外群杂声

录音行程:

  • 酒店check in之后直奔梅家坞。午饭的同时观察一下周围的树林、茶山密度、风速,以及居民区、道路与山体的距离
  • 然后步行从梅家坞到法云寺(公路里程约12公里)
  • 5点左右赶回净慈寺录寺内环境,可能的话录钟声和殿内的混响。(因为那时候快关门了,游客会很少)
  • 晚饭后,7点左右去西湖边,沿着西湖边从西湖新天地到雷峰塔,然后上苏堤。
  • 结束后,回酒店检查和备份所有录音资料
  • 第二天一早,如果确实无雨(天气预报说有阵雨),则去山上补录,并且收录白天的交通等

随身装备:

  • Sony PCM D50,原配三脚架,说明书
  • 海绵三块,皮筋一根
  • 我的录音小本和笔(随时记录下我想录和已经录的声音资料)
  • MBP苹果笔记本,电源,鼠标
  • Apogee Duet
  • 5号电池8节
  • San Disk 2GB记忆棒(实际根本没用上,D50可以识别出,但是无法记录进去)
  • 登山鞋,厚绒布连帽衫(不会发出奇怪的声音)。事后发现,就是徒步裤给忘记了,穿牛仔裤实在不是登山的好主意


 我的装备

在去杭州前,我已经测试了D50话筒的抗风能力。由于没有D50专用的防风罩,只好找来两块不同厚度与密度的海绵,用皮筋扎紧,这样做还是比较有效的,虽然没有兔毛好,但是一般的风还是可以承受的。


 用皮筋扎紧海绵套在PCM-D50当作防风罩

在测试的同时,熟悉机器的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机说明书不看没关系,慢慢就学会了。但是这种设备的说明书一定要仔细看,确认自己都会操作了,这样出去录音才不会有麻烦。并且,即使你已经很熟悉这台机器,说明书最好还是要随身带着,以防不测。

D50的说明书非常薄,我10分钟就记住了各种必要的操作和设置办法,SONY的小机器一贯的操作简单方便。然后检查装备,第二天出门。

我拿D50后正式录下的第一个声音是车站候车厅,非常匆忙。事实证明准备工作依然忽略了一点:操作一定要确保熟练,装备要能以最快办法拿出来,要能最短时间内找到最合适的录音点和角度,并且最好瞬间就能判断出录音电平。虽然以前也有过很多外录经验,但基本都是固定点录音,并且位置、角度和信号电平都是反复测试后开录的。没关系,多录就可以熟练了。于是,立即张大耳朵,仔细听我耳机里的各种声音,D50一直处于待录状态,随时都可以按下录音。在随后的24小时,除了睡觉,我几乎一直都带着耳机。从耗电情况看,D50真的够省电的,4节5号电池居然录一下午。


 用PCM-D50专门的三脚架

在去杭州的火车上,我一边整理计划,一边等待合适的机会录车内环境。车内环境声最麻烦的是,不能录下非常显著的对话语句,这就需要比较合适的角度和仓位。非常不幸,我周围7、8个HK人和号称美国护照的华人,简直个个赛唐僧,没完没了说话而且完全没有风度。整理完计划后去过道里再试,利用过道的遮掩可以收录到更合适的环境,但是过道往往噪声比较大,所以录音角度和电平要控制好(我是想录到干净的车厢内嗡嗡声,而不想要其他噪声)。好在D50的耳机输出还真够猛的,在Sony 7509HD耳机里,内外声还是比较容易辨别的,然后我记录下了最佳监听音量。这点非常重要!去了山上或者市区,可能外界声音很大,导致你听不清楚录下的内容究竟如何。结果,在厕所里发现动车厕所的马桶声非常有意思!而且厕所的开、关门声也比较特别,一概录下。

动车厕所抽水马桶声音

在测试车内环境的时候,我也仔细测试了D50的不同角度所收下的实际结果。如果要录自然的环境声,那么最好是120度;如果要录一些定点的声音,或者发声范围比较小,应该用90度;如果要录点声,但是又要非常近距离,那么120度会有非常不错的效果。这里需要提的是,D50话筒的近距猫眼效应不是非常明显,不注意的话基本辨别不出来。这不能说是优点,也不能说是缺点。做这种采样并不是要还原真实,而是采集到你预期的内容素材特征。

一切按计划进行,我到的每一处地方,都按事先的计划一一收录,因为时间充裕每个计划内的地点都录了不同方向和位置的素材。在梅家坞等农家饭的时候,就去后山的茶山上测试风速、海绵以及录音电平等。事实证明这件事情做得很对!没有这个测试,恐怕一下午都白录了。把测试结果拿到屋内仔细听,确定了几套备用参数和办法。午饭后,在背包内又放入4节电池和一大瓶可口可乐(后来发现绝对失策!!外录指导手册内明确说过不可这样,真得是有道理的!之后的旅途中好几次重录,都是因为肚子咕噜咕噜叫。。。。并且被录下了。)

我沿着公路往市区方向走,很快发现,原定计划非常有问题。根本不可能在路边的山上录到安静的、微风的丛林声,并且从路边几乎不可能爬到山上去,太陡峭了!立即决定,一路走!先找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路段,录路边的交通声,而且弯道、直道、路桥上下、隧道都录。之所以选山路采集近距离的交通,原因是,山路车流比较少,可以录到非常清晰的汽车驶过的素材,并且不同密集度的车流都可能有。于是,一边走一边录,很快发现国内的山路还比较有意思,弯道处地面上都有防滑坎,可以出来很有意思的声音。不过,我也很快发现,这个季节在山路上路交通还有一个小问题:周围的山上有鸟鸣!幸好不是春夏季节,鸟鸣还不多。但是冬季也麻烦的很,路边的一些树叶、草叶都黄了,风一吹、尤其是车子驶过时候,唰唰的那个叫不爽啊!这种噪声是很难滤除的。所以有时候只能蹲守,一屁股坐路边,放下背包,等!手执这样的机器,在这样的山路边上,是非常可疑的,我很快发现过路的车子几乎个个都看着我。于是我得需要装个样子,免得警察盘问,就拿出D50的三脚架。之后我就再没拿下来过,因为这个架子几乎和录音短杆一样有效,比直接手执录音机轻松很多,而且不容易产生手部摩擦机器的噪声。并且,别人会以后我用很特别的摄像机或者照相机。

山路交通含防滑道

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奇怪,为啥这种声音也要自己录呢?那些素材库里都有啊!其实不然,那些素材库都是发达国家的洋人录的,他们的车和路况一般都比较好,所以声音都非常简单纯粹。而我们的道路上,尤其是山路,从最新款的宝马SUV,到哗啦哗啦响的小面包车,啥样子的车都可能有!这才叫中国特色!当然,录这种声音要有耐心,开着录音机一直录着,眼睛还要不断观察,不同的车需要不同的角度,并且还要保证移动D50角度时候要非常小心,不留痕迹,每次开录都要很长时间。不担心D50的4GB内置闪存不够,我带着笔记本,随时都可以拷到笔记本里去,尽管我用的全部是24/96精度。

收录隧道内的交通声,是我一直想尝试的,但是上海的所有隧道都不允许步行,杭州的隧道居然还有人行道!并且比汽车路面高出60CM左右,太棒了!于是,冒着刺鼻的尾气和巨大的噪声,我耐心地从隧道这头走到另一头,至少2公里长,录了4个点,每个点2个方向。这种素材是非常难得的。

出了隧道,我依然在找合适的地方上山。结果看到路边一片山上全是竹林,心中大喜!即使几乎70度陡的山坡也已经阻挡不了我了,爬!于是,先略作整理准备。因为一路爬,一路还要开着录音机,半弯着腰,对着我的脚步和腰部,录脚步材质声,录人体穿过灌木丛林的声音。这类声音在某些项目里非常重要,但是多数素材库都是室内拟音的,无论材质还是步态,都完全不可能做到这样的质感和特征。这时候,D50的近距拾音能力表现非常出色!话筒指向性非常明确。为了确保我的录音距离和角度正确,每爬上一段时间,我就听下来检查刚才的录音,同时再观察何处更为理想。为了有些材质,例如非常厚的枯叶,我只能靠一只手支撑着翻越过去录。

好不容易爬上山头的时候,发现,尽管竹林非常密,离山脚的道路也够远,但是车流的声音依然非常大声!再次证明,声音能量确实是向上的!D50的灵敏度非常高!即使我背对着公路方向,也依然可以在耳机中清晰听到道路交通噪声,甚至远处商店的大喇叭音乐和大妈大姨的说话声也清晰可闻!这至少有2里地远呢!

小提示
这实在是绝对中国的声音!对我们这些同胞巨大的嗓门(主要是强悍的中高频)和对巨大声响如此从容的态度,我进一步敬佩起来。(后来的经历告诉我,国人的嗓门远比这个还大!)为此,我还特意挑了一个不错的角度和位置收录了一段“远处隐约传来村庄的声音(这是来自一曾经的项目要求)”。

不过,经验总是由实践换来的。等午饭时候做的备用方案开始启用了,我降低了D50的录音音量(在刻度2~3左右),同时,略提升监听音量(在刻度8)。这么做,道理非常简单:D50再好,就这个价格也是不可能给我们更好的话放的,不如降低输入音量,后期用高精度的软件(例如TC Powercore)来优化。尤其是,当我一边爬山一边还要录材质声的时候,枝叶噼啪作响的声音往往会峰值非常高!降低输入音量可以有效缓解这种状况。当然,收录环境时候,我基本还是采用固定点、固定角度的。需要主意的是,D50的指向性非常敏感,因此,每次录一条环境前,一定要仔细地、慢慢地转动D50角度,打开录音准备,以耳机监听里听到的声音为唯一判断依据,找到最满足自己需求的结果就开录。有些位置,还需要在录完之后再原地转身补录一套背后方向的作为备用和后期补偿。

材质含呼吸与环境噪声

另外,D50的设计优势此时也体现出来了。它的输入和监听都是旋钮式的,所以基本上一只手就可以操控。尤其是录材质的时候,你需要非常警惕突如其来的枝叶折断声。而其他多数同类录音机都存在这个问题:音量控制是按钮式的,按下去每个准,你只能时不时凑到眼前去看看才知道,这种设计就非常愚蠢了。

而且,D50的话筒部位还有两条金属杠,对话筒很好地起到了保护作用!我之前以为这只是为了好看,或者可以提着走…。在录穿越灌木的材质时候,我猛然意识到用海绵作为防风罩的缺点:一旦有东西和海绵产生摩擦,即使一点点,也会出现巨大的噪声。这种噪声,我回来之后还单独录了很多,听起来很像掏耳朵时候听到声音:-),这种声音单独听是非常特别的,但是占据频宽比较大,所以后期很难滤除。此时也别无选择,只能尽量小心,每段多录一倍长度的素材,后期回去修剪。

没办法,既然都爬上来了,那就继续往山里爬吧!只有翻到山里边去才能录到最纯粹的树林、竹林(没有任何人声和交通等声音的自然环境)。结果,这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越走越远。

在找到了一大片竹林的之后,我是先没急着录,而是放下耳机仔细听了听周围的声音,乘此机会也让自己大口喘气的声音降低一点:-)。只有当身体平静下来之后,你才能准确判断出这个环境的声音特点,并且记住这些特点。这个过程对于野外采样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录下的声音总是和实际耳朵里听到的有很大出入,这种出入是可以通过后期来纠正或者改善的,但是处理的依据是来自你耳朵在现场听到的声音特征,而不是简单地拍脑袋去想象。

很快,我发现当天的天气实在太好了,几乎没有风!没有风就意味着我可能录不到竹林特有的叶子摩擦声、竹杆摇摆时候发出的吱嘎声。于是,在录了一套“非常非常安静的竹林环境声”之后,我开始先录各种脚步材质。这时候我比较从容。录极为安静竹林环境声时候,输入开到刻度4,而脚步材质则开到了刻度2。一边录材质,一边观察风向。山里总是有点风的,就看是否能找对位置,你需要的只是耐心和细心。考虑到临时找来的海绵防风罩性能有限,我必须要找背风、但是又离风流很近的位置与角度。于是,我加大了D50的输入音量,开到预录状态,从耳机里找合适的地方。D50的指向性和高灵敏度确实比较靠谱,很快我就找到了!为了安抚一下激动的心灵,我只能做深呼吸,平静下来之后开录!一下录连续录了10多分钟,还得把手举地高高,这个姿势真是很累人。但是必须这样,因为我要的风不是连续的,它有间歇,必须要在同一次录音中录足够长的素材,回去后期才有足够余地挑选。此时D50的输入只开到刻度3,监听音量几乎开到顶了,因为我需要非常仔细地观察风的状态和树林声音的变化。

之后,我居然找到了一个叫做“法云古村”的旅游景点,在一个峡谷内,周围全是山,植被非常好。这里几乎没有一个游客,这个村庄其实也不住任何一个人,颇为诡异。于是从村口到村内,不同角度录了各种“安静的村庄”。其实,要表现“静谧的村庄”,最好是:微风徐徐、鸡鸣聊聊(一定要有,但是要少!)、犬吠隐约、远处鸟鸣不知所向。所幸,这个没人住的村庄,当天所有条件都满足了,甚至居然还有点动物的声音,尤其是鸟鸣。虽然后期听起来有点诡异,但还是非常不错。当即打算等天转暖之后再来录。正当打算停止录音时候,居然远处传来隐约但清晰的钟声!赶紧缩回手,继续录!

山谷村落环境

Zoom H2录制的两条自然环境样本(非本人所录)

山谷

下雨

这两条样本我们可以听到,H2的低频貌似下潜很大。其实,从录音情况来看,没有一个树林的低频会这么大,即使很大的风也不会产生类似的低频。换句话说,我个人认为这个低频是被H2夸大了的,并且录音时没有合理使用低切。当然,也不排除录音师选择的录音点周围有一些人类设施产生的噪声。再看看那段雨声的高频,这个高频对有些人的喜好来说很不错,但是,请注意,这段录音明显暴露了一个问题:没有纵深度和层次!这两段录音都存在这个问题,声音显得很没有立体感。这一点在D50里显然要好很多!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这两段H2的录音,显然使用了兔毛防风,并且录音师比较善于找合适的角度和位置。

在这个村庄里独自边录边逛的时候,猛然发现,脚下的路居然是青石条铺就的!哈哈!赶紧录!于是又做弯腰状,用D50靠近脚部,以不同步速、步态来来回回走。此时的录音焦点是脚步,我要的是非常干的脚步声,因此把D50输入开到了刻度2不到一点。录完一套干声之后,开大输入音量到4左右,将D50与脚部距离略远一点,重新再走几个来回,录一套湿声做为备用。

随后,在村口小憩片刻,翻出笔记本仔细核对,确认没有遗漏的素材之后上路出山,开始找溪流。

其实在翻山过程中我就在找溪流,发现自己来的真不是时候,这个季节是旱季,山里的溪流都干了。只能在主干道公路的边上找到溪流,但是,紧靠公路边实在很难录到非常干净的溪流声。也没办法了,就指望D50的指向性了。好在我需要的多数溪流和水声都是近距的(小于30CM距离)。果然,在尝试了不同角度和距离之后,我基本可以相信D50的近距指向性能了。虽然交通和群众嘈杂声不可避免会录入,但是只要我有足够耐性,身体平衡性和手臂耐力够好,就可以录到长段的素材。

录近距水声的时候,我并未把话筒调到通常采用的90度,而是120度。这样,我就可以同时收录到两条差异颇大的溪流声,这对后期来说非常管用的。由于路边溪流一般都低于路面许多,所以风是非常小的。因此把D50的输入开到4,监听也开到9,以确保不同位置的水声是我需要的那种类型。

开放空间的水声是比较难录的。且不说你要观察不同流速、流量、水底材质、落差等,即使是很小、很慢的溪流,占据频宽也是很大。而且,流水声最有特征的频段是在6K以上,这部分频段在相当程度上反应了水的活跃性。但是,要确保6KHZ以上的频段有比较客观、平滑的反应,对于这种小录音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为了防止水珠飞溅到机器上,以及可能出现的阵风,我依然把海绵绑在了机器上,这进一步削弱了高频的拾音,这也是为何我在此时把D50输入音量开大的主要原因。

机器被水飞溅到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我需要的是近距,多数溪流的录音距离几乎都贴到水面了。事实证明,D50的抗潮能力不错!在第二天上午录小瀑布的时候,机身整个都湿透了,居然完全没用任何故障,依然持续工作如常!当然,整个话筒部位我是用了酒店里的安全套扎了一下作为保护的(非常管用,最好是用超薄的!)。我确信这部分是绝对不可以被打湿或者受潮的!

因为D50的指向性非常敏感,而溪流和瀑布往往是线声源或者面声源,并且我需要的是近距溪流和瀑布,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选取的录音点和录音角度要非常合适,确保左右两条声道里的内容无论后期是单独提取还是直接用立体声,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优先确保立体声状态。寻找合适的录音点,这个绝对是非常花时间的,并且要忍受冬季被水打湿的后果。找的时候,我还是用了老办法:开到预录状态,开大监听音量,以耳机里听到的声音为准,用双眼观察。

找到合适的点和角度之后,测试距离先,于此同时调整录音音量。

流水超近距

尽管如此,在后期整理阶段,依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那是在一个雨水涵洞处,流速和流量都很大,而且在耳机里听到的声音比瀑布还瀑布,因为一般较大的瀑布几乎很难在近距录到水花飞溅的特征。于是,我就爬在洞口正上方(居然那个地方还有大群的蚊子!冬天啊!)兴高采烈地以30厘米距离录近距“瀑布声”,录了5分钟(期间还不能动弹,不能去拍蚊子),眼看水流突然开始变小了,于是立即把手伸如洞内,并且把D50话筒朝着洞内的方向。因为管道效应,这种声音是非常黑的,尤其是后期,可以获得非常特别的素材。录完之后,为了保险起见,还走离出水点约5米处,录一套中距声备用。兴高采烈之余,居然忘记检查录音结果。于是乎,后期整理时候发现,近距的两段声音压根就没按下录音键!机器在那时候一直预录状态!所以,每录完一段东西,一定要检查确认一遍!

录溪流和瀑布的时候,因为手可能要伸很长,所以,一旦你发现录音电平不好,是没有机会做任何修正的,除非中断录音。当我在水中仅有的几块干石头上努力保持平衡的时候,最想要的是一样东西:遥控器!

在此之前,我也用Neumann 185和82i试过录水流声。185可以录到非常透彻的水流声。但是,如果水流面积很大,或者流速很高(开大自来水笼头即可),那么,185就显得过于灵敏了,尤其是高频,变形非常严重。因为185的近距猫眼效应非常显著,这类超心型话筒基本都存在这个问题。如果在这种开放空间里,以适当远的距离录,那么水流的细微之处就很难找到了。当然,这取决于你要的结果究竟是啥。D50的情况恰恰相反,它的灵敏度非常高,但和185比起来还是有相当差距的(其实两者不应该放在一起比较,完全是不用的设计目标)。只要距离合适,并且输入电平合适,D50还是可以录到非常不错的流水声的。虽然高频没有185那么透彻,但是作为自然环境素材,它的质量已经比那些商业库里提供的流水声好太多了!

Neumann185室内水声,您可以对比上例的水声

不过,D50的低频响应不是非常好。这和它的设计有关。这类机器的设计不是为了满足如室内录音那般的高要求,主要目标是环境声,而环境声无论在电影还是游戏中,低频部分其实会大量削弱的,也就是说,就算你录到了那些低频,也是要掐掉的,何必呢?相信如我这般以紧贴水面录流水的人,肯定不是使用这种录音机的主流用户。

当天晚上,在西湖边录湖水拍岸时候,我做了简单的试验,把安全套和防风罩都放一边,直接用裸机录,确实高频有点毛,因为周围环境里的高频比较大,尤其是西湖边都是城市干道。而且,湖边的风居然很大。我此时才想起来,那么大一个湖,晚上一般都会起风啊!这个在计划里完全没有想到。

寺庙与其他

虽然我的计划制定非常周密,在徒步4个多小时后,当我拖着两条几乎勉强还能站直的腿回到主路上打算找出租车去净慈寺的时候,突然意识到,5点左右开始是交通高峰时段,游客基本都已经回市区了,就是说,这时候在山里是很难打到出租了!等了许久之后,终于盼到一辆空车。赶到净慈寺时候,人家正在关门,跟管门的师傅商量也不让进,只好决定改计划。回酒店修整吃饭,然后去西湖边喝咖啡,检查和备份下午的录音资料。7点左右开始沿着西湖边走,此时游客最少,相对比较容易录到没有人杂的湖水拍岸和绿化带环境。

这时候我比较有耐心,慢慢走,出了录计划里的声音以外,尽量竖直耳朵,找一些非常有趣的声音。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居然西湖边绿化带的一个僻静地方,有人在铲建筑垃圾!天哪!这种声音平时要录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具备几个条件:周围要够安静并且没有很多路人进过,建筑回声要够小,垃圾必须要有大大小小不同的石块砖块。而此时,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赶紧上前!简单测试之后,我把D50的录音音量开到了2,监听音量开小,只要能听清楚是否存在建筑回声即可。以不同角度、距离分别录到砖石垃圾滚动、碰撞,铁铲子的摩擦声等。我正专心观察和录音的时候,突然俩工人停下来了。跟我说“不要拍不要拍照”,于是乎,我意识到,现在百姓的个人权利意识真浓厚!在跟他们保证这是一个录音机之后,他们继续干活,我继续录…。这就是为何我总是需要随身带一个高质量数字录音机的原因??惊喜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出现。

第二天一早去庙里录钟声。净慈寺的钟声是可以付费敲的,虽然感觉此举对菩萨非常不敬,但是为了录音也只好先给菩萨请安了。我知道这种大钟的动态非常大,但是究竟多大我也不知道。于是在别的游客敲钟时候,我就高举着D50,一方面确认是钟里面声音好,还是钟外面声音好,另一方面要测试一下动态会有多大。测试了几波人之后,待游客少了,于是付钱准备录,并且让庙里的师傅帮忙敲。结果…没想到…意外又一次出现了!钟楼的师傅敲钟果然不同,准且沉,?!!!!一下我就知道声音破了。此时我已经把输入调到了刻度1。后来我注意到,刻度1并不是最小的,0才是最小。于是,好心的师傅又帮忙敲了几下。非常不幸,依然个个是破的。此时,我才反应过来,完全把说明书里关于话筒最大动态的数值给忘记了!低级失误啊!在随后的试验里,我发现了问题还不在动态上,即使开到接近0的时候,峰值依然会破。必须要离大钟至少50厘米的距离才行,但是,如此一来、钟楼外的人群声也会随之一一收录进去,并且钟声也变得明显有距离感。这是让人非常恼的事情。之后我反复分析过这个问题。其实是有道理的。首先,D50这样的录音机,最大动态范围绝对不会很大,而且,因为考虑到多数人的使用目标,它对距离的反应需要够敏锐。因此,最终结论是:这么大动态的东西,用D50也确实太强人所难啦!


 在杭州街头

录完钟声之后,开始去附近的山上补录一些材质声,以及市区的交通声。因为西湖边的绿化带,有些地方非常宽阔并且林木茂密,因此我可以录到不同距离和特征的城市交通声(因为当天几乎没有风,因此不担心在绿化带里录到树叶的摩擦声)。到杭州录城市交通是我很早就想过的,这个地方的城市交通声远比上海这种城市的要有质感和层次。原因有二:其一,西湖边的绿化非常好,并且很少有连续的高层建筑,因此反射声非常小,交通声可以录得很干;其二,西湖边的路况比较好,并且非机动车不多,有的路段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因此录音素材的利用率可以高很多。果然,当我站在路边的时候,收进的声音一如我所料的层次分明。除了路过的人和车里的人都狐疑地看着我的举动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偶尔还有自行车开过的声音。D50这个东西,大白天拿着在马路上晃悠确实相当的拉风,男女老少都老远就看着这个东西,在他们的表情里,基本都一句话:这啥东西啊?!


 在山里

在回来的火车上,环境非常适合录音,而且我的熟练程度与把握D50的经验已经比较丰富,因此把整套车厢的声音重新录了一遍,包括那个厕所里马桶的声音。

后记

回来之后,我又用D50测试了一些室内采样和大城市噪声的录音测试。例如小雨天的夜晚,录远距城市噪声;站在楼上,用D50向下收录高架桥三个不同时段的交通声;还找到了一段路,行人稀少,地铁轨道从正上方试过的声音。有些同学会觉得比较奇怪,为何我要路这种几乎不会用到的声音素材。

其实,声音素材只有当你需要的时候,你才会觉得不够用。很多声音,如果不告诉你出处的话,恐怕一般人都完全不会想起来这是啥声音。因为声音是非常主观的听觉体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的听觉记忆与听觉想象。善于发现素材里的有趣之处,才是一个专业音频设计师所应当具备的能力。例如,我在整理杭州之行的录音素材时候,突然发现在一段电力机车边上(大约10米距离)专门录下的素材里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元素,这些元素深深地隐藏大片的机车噪声里面,只有微弱的瞬间露出几点。处于好奇,我在LOGIC里用了一个简单的梳状滤波器,想看看这究竟是啥,结果让我大出意外??居然是“鬼信号”!这是一种科幻片里才会出现的讯号声,听上去就是黑色的诡异,因此我们一般称为“鬼信号”。

鬼信号之原始录音

鬼信号之一

其实,这种情况在我的工作中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例如这段,其原声是用一支Neumann 185录下的锸片摩擦声,很硬,很刺耳,但其实这个声音的变化非常复杂。经过一些简单的试验,我得到了几个不同版本的处理结果,而这些结果,都是我在制造这段噪音时候脑子里想象的结果。

Cymble原始录音

处理后的ScarlettTone版本

同样的原始录音,经过处理后随手在LOGIC里做了一段音乐(节奏部分是LOGIC自带的LOOP)

总的说来,D50这个机器,无论是录音还是放音,音质都是绝对够真正专业水准的!操作简单,非常容易上手。就这个价格来说,确实比别的同类产品贵,但是,如果你要专业的录音音质,D50才能给你!就我个人要求而言,D50的不足之处就是配件太贵!尤其是那个电容话筒适配器,是个选购件,居然和D50机器差不多贵,并且体积和D50一般,这实在很匪夷所思。当然,你也大可以自己去二手电器市场淘一个电容话筒适配器。如果您打算购买D50,在下非常建议您去买一个兔毛防风套,这类录音机的兔毛防风基本都是通用的,即使买D50专用的兔毛防风也不贵,和别的牌子差不多价格。如果临时用用,也可以像我这样,准备几块不同厚度和密度的海绵,用皮筋绑住。

另外,如果是24/96精度的录音,建议您最好另外买一块SONY的8G高速记忆棒,并且每次录音结束并且备份出数据后,立即格式化机内闪存和记忆棒!D50可以识别出诸如SanDisk这种品牌的记忆棒,但是很可能会和我一样遇到问题。当然,这一问题在它的中文说明书中也是提到的。

文章出处 http://www.midifan.com/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共有 19 条评论

  • 2009-10-27 anonymous

    一篇很好的文章!为我们这些d50拥有者和爱好者作了有益的实验。谢谢老兄!我的QQ1290064237,望多多赐教。

    另外,我想知道,可以供本机使用的光纤数据线在哪里能买到?兄弟我在北京海淀区。

  • 2009-07-12 anonymous
    说得不错,客观真实。本人刚好拥有一台D50,用来录制萨克斯演奏。本人济南的,请加QQ122315047交流一哈。
  • 2009-07-12 anonymous
    对了,本人济南的QQ号:122315947
  • 2009-07-12 anonymous
    说得太好了,客观真实地记录了D50的录音性能。本人刚好拥有一台D50,用来录制萨克斯演奏的。博主可不可加本人QQ,不少问题要请教。谢谢
  • 2009-06-04 anonymous

    我最近购进了D50,做随声听和平时做自己练琴记录用。配了索尼MSPD(Memory Stick Pro Duo)非高速的8GMARK 2卡,怕买假货不能识别所以是从索尼官网买的,价格是390元,使用性能良好,较高速棒便宜,可能慢一些,但比D50内存写入速度快3倍。

  • 2009-03-14 anonymous
    卡农转接口是有的,我问了要3700多。。。还有D50能用8G的记忆棒?不是最多指认4G的吗?
  • 2009-03-08 anonymous
    Digimonk?数字萌克?低级蒙客?
  • 2009-03-06 anonymous
    好文章!收藏了
  • 2009-03-04 anonymous

    回10楼

    没有针对你的意思。

    我买了不到一个星期,还不大会用。今天出去试了一下,如果不把录音音量开得很大的话,底噪基本可以忽略。

    可以设置低切,但仅有75和150HZ两档可选。另外使用16Bit的时候,也可以设置降噪补偿。

    我买了一双儿童袜,套在机身话筒保护架上,防风效果还不错,至少手持转身时没有风声。便宜实用,就是不大好看,哈。

    最难接受是没有卡农输入,无法接高质量话筒。但做为播放还不错,似乎多为一般的耳机发烧友所用。

    本人不是商家,以上言论仅供预购者参考。

  • 2009-03-04 anonymous

    回8、9楼

    请看清楚,那话是引用的,不是我说的。

    据说这话的朋友讲,他买的第一台是日版的。

    各位,我没有贬低D50的意思。而我也是想买一台,所以一直很关注关于D50的评论。

  • 2009-03-04 anonymous
    7楼的朋友,您是不是监听耳机离话筒太近了? 单纯的录音机,怎么会自激? 静静的落日
  • 2009-03-03 anonymous

    回7楼。

    是不是低切没有打开?

    我都用过,没有感觉不同。

    同样的生产线,同样的中国造,缩水的可能性有多少!?

  • 2009-03-03 anonymous

    这是网上一朋友的原话:

    “录音电平打得高一些,容易自激啸叫。
      录音时有明显底噪。
      日版无此问题。
      不确定是个体差异还是通病(我已发现3台都有类似问题)。”

  • 2009-03-03 anonymous
    5楼可以说说哪里缩水了吗?多谢!
  • 2009-03-03 anonymous
    很辛苦,很好的机器,我也关注了一段时间了。不过,听说中国版的机器有缩水。买的话,应该买日版的。
  • 2009-03-03 anonymous
    很有参考价值的文,辛苦啦~~~
  • 2009-03-03 anonymous
    很好啊,有没有roland和zoom h4n的测试啊~我想看啊~
  • 2009-03-03 anonymous
    非常喜欢这篇文章!不光是说D50,对野外录音采样的叙述,对我帮助很大~ 捏~ 静静的落日
  • 2009-03-03 anonymous
    很好 辛苦了~